大陸房地產台商專家蔡為民表示,2011年大陸房價可能陷入「虛漲實跌」、「量縮價漲」窘境,加上中國官方金融系統控制與壓縮建商取得資金管道,2011年是大陸房地產商煎熬年。
談到2011年中國大陸房地產走勢,「上海樓市.境外人士專刊」發行人蔡為民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,中國房地產市場在政策不斷調控情況下,越來越競爭,各家房地產業者發展的好壞區分很明顯。
他說,以往大陸房屋成交量增加,房價跟著水漲船高,但如今出現房屋成交量下跌4成,房價上漲3成,也就是說房子越沒有人買就越貴,這是違反市場常態;這也是大陸政府對房市調控的結果。
他判斷2011年大陸房地產平均房價,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,再成長10%到15%,但這並不意味著建商或投資人的利潤相對增加,而是反應2011年部份附加的房屋交易和土地上漲的成本。
蔡為民說,2011年中國大陸房價走高,不過是房產稅或其他稅種的開徵或提高稅率造成的,甚至只是部分產品競爭力不足的高端房地產降價求售,所形成的「虛漲實跌」現象。
他認為,上述現象光從大陸房價成交資料也能看出部分端倪,土地地價上漲的速度很快,遠高於房價,這說明大陸房地產市場呈現畸形狀態。大陸土地成交 價格漲幅到去年10月是32%,遠大於房價漲幅5.6%,一般地價上漲3成,房價應該要上漲1成5(15%),目前房價漲幅5.6%,兩者相差一段距離。
蔡為民說,這顯示大陸政府又想要平抑房價,又放任地價上漲,兩者既矛盾又衝突。土地取得成本越來越貴的情況下,房價必須考慮到市場的支付能力,這讓建商感到很煎熬。
大陸房地產專家認為,大陸房產建商一直面臨來自市場上下游兩股壓力:為了土地能賣個好價錢,大陸的地方政府並不喜歡看到建商削價折現,甚至施加壓力指導房價。南京市江寧區前房地產管理局長周久耕一番「處分降價樓盤」高論,呈現出大陸官方心態。
至於來自市場下游的壓力,已購屋者無法接受買到「賠錢貨」這個現實,一旦建商真為促銷而降價,購屋人便千方百計要求退房,理由千奇百怪,包括空氣品質不好等。購屋人未獲同意就群起集結到售樓處或房展會上鬧場、丟雞蛋,以威逼建商就範。
蔡為民舉例,2007年萬科公司的建案全面降價,引起已購者抗爭,杭州市房地產管理局借機以「避免事端擴大」為由,私下指示主辦單位禁止萬科參展,其實是害怕會因此拖累房價,進而影響地價,不利土地財政。
他說,「這也就是從2007年起,即使曾有多次調控,房價卻『看回不回』的真正原因之一。房價怎麼回?上下游的壓力不時交叉發生作用,使得『開弓沒有回頭價』,房子賣得好,建商主動調高房價,賣不好也得被迫調高房價。」
蔡為民說,2011年也是如此,基於反應成本(地價與稅費增加),建商除了調高售價別無他法,而交易則在諸如限購令持續的調控政策一再壓制下,難 以有效提升,成交量要突破2010年的成績恐怕並不容易,而2010年上海的預售屋成交面積約1200萬平方公尺,大幅萎縮,僅及2009年的一半。
大陸政府控制與壓縮建商取得資金的管道,建商面臨資金鏈緊繃,從金融系統例如銀行、信託業以及境外機構,建商的資金都遭截流。建商又有回款不易的難題,其中有提高預售標準、大陸政府控制房屋預售許可證等的窘境。2011年對在大陸的建商來說,可能是相當煎熬的1年。